当前位置:好版主>情欲小说>穿越清朝当皇帝>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333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333节(2 / 3)

,经受风水日晒的缘故,怎么看怎么不像是个一省的水利都监,倒像是田间的农夫。但关续清知道人不可貌相,越是这样的人越是有超凡的本领。

&esp;&esp;“武爱卿,多余的话朕就不说了,朕听漪村(杨深秀)说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水利专家,想必黄河决口之事你已经听闻了,所以这次宣你进殿,想听听你的看法。不必拘谨,你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说。”关续清缓缓的说道。

&esp;&esp;杨深秀对着武同举点了点头,意思是照着皇上的话办。说实话,要说武同举此时心里不紧张不害怕是假的,他原本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吏,被破格提拔到省里做了水利都监,后来由于政绩突出又被杨深秀一纸调函调到了京里,他本以为是另有委派,做梦没想到竟被杨深秀带到了宫里,直接面见皇上,这一切都来的那么突然,如今帝国皇帝就在面前,武同举的心怦怦的甭提跳的多厉害了。

&esp;&esp;他长长吐出一口气,清了清嗓音,这才说道:“启禀皇上,黄河决口之事说大便大,说小便小……”

&esp;&esp;一句话出口,杨深秀立马冒出一身冷汗来,心说武同举是不是吓糊涂了,在皇上面前怎可儿戏,谁都知道黄河决口是天大的灾祸,他怎么竟说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话,于是对着武同举不停的挤眉弄眼,意思是想好了再说。

&esp;&esp;关续清开始也是一愣,但随即一挥手道:“尽管说下去,心里想的都说出来。”

&esp;&esp;风云再起: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百四十九章 治水三策

&esp;&esp;“喳。”武同举擦擦头上的冷汗,继续说道:“其实在此之前,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。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,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,重要改道26次。但是灾害发生之后,由于有的朝代防备和治理措施得当,灾害的损失便非常小,而有的朝代对黄河疏于治理,河灾之后又治理的不及时,所以黄河流域里人、畜、房屋等损失异常惨重。这就是臣所说的说大便大,说小便小的缘故。”

&esp;&esp;杨深秀刚才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,心说这个武同举说话大喘气,幸好皇上没有责怪下来。

&esp;&esp;关续清点点头,面色开始和缓:“继续说。”

&esp;&esp;“先说这河道。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,大体经河北,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,称为‘禹河故道’。从周定王五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前清咸丰五年改走现行河道;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,夺淮入海,灾害波及海河、淮河和长江下游约十万里之遥的地区。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。”

&esp;&esp;俗话说,行家伸伸手,便知有没有,武同举说的既详尽又透彻,一听就知道他曾经对黄河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,关续清满意的看了一眼杨深秀,凝神静听武同举下面的话。

&esp;&esp;“臣再来说一下河水分流之事。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前明嘉靖中期基本结束,古书上记载‘南流故道始尽塞’,‘全河尽出徐、邳,夺泗入淮。’这是河势的一大变化。后来在万历初年,潘季驯推行‘筑堤束水,以水攻沙’的治河方针,下游河道方始基本固定,即今图上的废黄河。其后虽有决溢。但旋即恢复故道。前清前期经大筑堤防。河南境内河道出现过一段相对安流时期,而山东、江苏境内河段决口次数增多。江苏徐州至淮阴河段兼作运河,因此咽喉命脉所关,最为紧要。潘季驯治河重点即在这一河段上,如大修两岸缕堤、格堤、月堤、遥堤,重修高家堰,抬高洪泽湖水位,蓄清刷黄等工程。到前清河患的重心下移淮阴至河口段,这是因为金元以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,大量泥沙排入海口,河口不断延伸,使坡降变化,加速河口以上河道的淤积。故清中期以后徐州以下河患最为集中,河道淤废不堪,决口连年发生,更兼治河不力,黄河改道已不可避免。”武同举说起水利问题来,显得得心应手,方才的紧张也消减了大半。

&esp;&esp;“好,接着说。”此时,关续清已经相信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武同举必然有治河的良策,以往治河的官员一上来不是先摆出一大堆困难,就是深受向朝廷要钱,对黄河的情况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,拿着朝廷拨下来二话不说就去乱堵乱防,结果钱花的不少,却收不到什么成效。

&esp;&esp;武同举从怀里摸出一张地图来,铺在靠殿门的桌子上面,然后对皇上说:“皇上,请您移步前来观看。”

&esp;&esp;关续清一看武同举准备的如此周详,心里自然是高兴,走下丹犀,来到桌子旁边,凝神观看。杨深秀也围拢过来。

&esp;&esp;“皇上请看,这是臣花费近十年的时间,走过了整个黄河流域,经过测量计算,最终制出的这张黄河水系图。现在臣就来说说此次黄河决口的灾情。此次,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,先向西北淹到封丘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