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威弟弟奏疏上那句宋虽半壁江山,称大一统王朝都有些勉强,但其国甚富的话,让胤禛都不得不认同。再看南宋岁入不过一千万缗,海贸达到一百五十万缗的数据,对比下自从康熙二十年开海禁以来所带来的巨大收益。
胤禛也觉得这个海不能禁。
至于那些个开海之后的小弊端?
勤加整治便是。
而且如虎威折子上所说,宋朝未曾有海禁,也未有倭寇。朱元璋严令沿海居民不许与南洋诸国联络,严重时甚至不许沿海居民下海捕鱼。
将沿海居民迁往内陆,不准百姓造两桅船。
为了禁止海贸,无所不用其及。
可前朝倭寇成患,常有百姓惨遭屠戮,银钱被洗劫一空。东瀛弹丸之地,竟成了泱泱大国的心腹之患。其中固有前朝之因,但也有更多沿海百姓生存无以为继,假扮倭寇行抢掠之事……
一字一句,直看得胤禛膝盖有些生疼。
毕竟为杜绝沿海居民与郑氏联络,皇玛法也曾经下过严格的禁海令,也令沿海居民往内陆迁移来着。
几乎照搬了大明所有官制的大清,也犯了几乎所有大明犯过的错。
唯独怕子孙也学朱棣,从地方打到中央。所以,根本就没给诸王封地,更没有什么兵权。悉数留在京城里,视能力大小为朝廷效力。
所以这个时候,胤禛就不得不怀疑,自家表弟剿灭的那些贼寇里面,是不是也有因为生计故而落草的。
因此上,他也是特别急切。
恨不得即日成行,立刻到达目的地。
直接将康熙弄愣了:“此事旷日持久,说不定一两年都无法回转京城,老四你确定要去?”
他今年可六十有了。
人活七十古来稀,皇帝更是一个极其不利于养生的活计。上下数千年,皇帝数以千计。在位时间超过五十载的,亦不足屈指之数。
就算再如何不肯承认,但康熙心里也明白。此时此刻,他这身体仿若风中烛火,瞧着好好的,但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场大风过来,就直接尘归尘土归土了。
若心有皇位的皇子,这个时候说什么也不会离开他左右。
毕竟老四又不是他同母弟十四,年纪小没有什么功劳,在哥哥们面前毫无胜算。只能铤而走险,捞些军功来,以期出奇招制胜。
十四:???
有没有那么一点点可能,我真的只是想当一个大将军王呢?跟皇阿玛兄友弟恭的裕亲王伯没捞着铁帽子,恭亲王常宁家干脆下一任就直接降级了。
啧啧。
可见宠爱不靠谱,只有赫赫功劳才是世袭罔替的唯一可能。
所以他就算是拼,也是拼那个铁帽子王啊。并没有出奇招,更没肖想您屁股底下那把椅子。
可惜,他听不到这对父子的对话,自然也就不能及时给自己喊一个冤。
倒是胤禛被自家皇阿玛死死盯着,恨不得透过双眼,看见他内心般。定定看了好久,才哑着嗓子问:“即便这么一来,朕可能突然驾崩,临终之际为了大清安稳固,将皇位传给身边可靠皇子,使你与皇位失之交臂,你也仍不改初衷么?”
唔,这确实有些冒险。
与其小心翼翼地龟缩京城,成为下一个被您吹毛求疵的。何如以退为进,先干出一番业绩来,好生表现下自己的能力呢?
而且……
儿子现在若改了,真的不会成为下一个废太子或者老八吗?
胤禛心中飞快闪念,继而郑重跪下,满眼真诚:“皇阿玛龙体康健,自然能福寿双全。儿子还等着到六五之龄,熬够资格参加您的千叟宴呢,您可别出此不祥之语。”
“至于皇位……”
胤禛沉吟许久,才一字一顿地答:“身为皇子,太子两立两废之后储位悬而未决,某种意义上来说,所有皇子皆有可能。作为您的儿子,儿子说自己自二哥再度被废后从未动过念头是假的,您肯定也不信。”
“但是不管未来如何,儿子始终记得幼时,皇额娘曾殷殷教导,让儿子好生学文习武,为您分忧,为大清尽力。您也曾拉着儿的小手,嘱咐儿子跟二哥,要像您跟裕亲王伯、恭亲王叔一样兄友弟恭,为了共建大青而齐心协力。”
这话言犹在耳,可转眼间已经物是人非。
那个曾经被他寄予厚望的太子,被他反复夸奖,深深引以为傲的太子。如今被他连着废了两次,严严地被拘禁在咸安宫之中。
许是此生都不得再复出。
康熙长叹:“胤礽那逆子都已经把这话忘到九霄云外,难为你还记得。”
胤禛唇角轻勾,郑重言说:“皇阿玛的每一句教诲,儿子都牢记于心,万分在意。不然的话,又怎么会因喜怒不定四字,当朝请旨?”
康熙哑然失笑,摇头连说你啊你,这么些年还真是一点都没变。
“大抵,儿子就是这样的脾气,这样的秉性了吧。”胤禛也笑:“所以看到虎威这封折子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