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王竟还未发现端倪吗?”
&esp;&esp;乐毅忽然福至心灵:
&esp;&esp;“大王!此前赵国发兵时,是否赵王动用了虎符?”
&esp;&esp;两人顿时反应过来了。
&esp;&esp;赵王没能发现虎符丢了,不是因为赵王迟钝。而是之前开战时虎符拿出去调遣军队了,落在了使臣手中,一直没还给赵王。
&esp;&esp;所以赵王压根没办法去确认虎符的下落,也不可能知道虎符丢没丢。
&esp;&esp;啊这……
&esp;&esp;四国战场正是收尾阶段,各国军队都还没回去找大王复命,虎符当然还在军中。
&esp;&esp;虎符这东西是一地一符的,每支军队有单独的一对虎符,只能调动指定的军队。丢的这个可能正是如今在战场上的那支,其他军队的还在赵王手里。
&esp;&esp;平时使用时,君王会让使臣拿着对应的虎符去找某个军队。虎符合上之后,就可调动大军,直到战争结束。
&esp;&esp;乐毅缓缓分析:
&esp;&esp;“虎符或许在使臣手里,失窃后使臣不敢声张,正在暗中寻找。也或许在主将手中,主将忙于战事,且不知道虎符失窃的消息。”
&esp;&esp;但看拿到手的只有半个虎符,前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。毕竟在主将手里的话,应该是合并的整个虎符才对。
&esp;&esp;燕昭王脸一垮:
&esp;&esp;“秦王坑我!”
&esp;&esp;只有半个虎符管什么用?赵国主将肯定知道虎符应该在使臣手中,而不是其他人手里。他们派去的人即便拿着虎符,也很难说动主将按照他们的心意行事。
&esp;&esp;毕竟只认虎符不认人的是底层小将,主将还是有脑子的。除非使臣没来过,这个时候你假装成使臣带着虎符前来,主将才会不带怀疑地跟你走。
&esp;&esp;军中都有个使臣了,你再拿着东西上门,明摆了你是小偷。
&esp;&esp;燕昭王就说秦王怎么那么大方,有赵国的虎符自己不用,送来给他。敢情是个难用的鸡肋,顺手丢给他做人情了,还能吓唬他一下。
&esp;&esp;燕昭王不得不承认,他确实被吓到了。
&esp;&esp;拿到虎符的第一时间,燕昭王就跑回去数了一遍,确认自家的虎符都还在,没有丢失。
&esp;&esp;一直旁听的其他臣子提议:
&esp;&esp;“不如将虎符送还给赵王,换取赵国的让利?”
&esp;&esp;燕昭王直接否决了:
&esp;&esp;“不成!”
&esp;&esp;那样他就亏大了。
&esp;&esp;秦王让人送这个东西过来的时候,虽没明说,可其实就是要燕国看着办。如果燕国给秦国的好处不够,秦王不会善罢甘休。
&esp;&esp;自己转手将东西还给赵王,赵王可不会补上燕国这部分损失。
&esp;&esp;毕竟弄丢东西的是使臣又不是赵王,即便对外宣扬出去,再换一套虎符,丢的也不是赵王的脸。所以燕国倘若狮子大开口,赵王是宁愿换虎符也不会同意的。
&esp;&esp;还是得想个办法让虎符发挥作用。
&esp;&esp;苏秦想了想:
&esp;&esp;“那就拿捏住那名使臣。”
&esp;&esp;弄丢了虎符是大罪,赵王不会放过他的。趁机将他劝说过来投效燕国,然后叫他配合燕国行事。
&esp;&esp;使者没换人,虎符也是实打实的,就可以骗得赵国大军按他们的想法行动了。
&esp;&esp;不过燕赵有过盟书,燕国不能直接摆明车马告诉赵国,这件事是燕国做的。好在虎符本就是秦国窃取后送给的燕国,直接甩锅给秦国正正好合适。
&esp;&esp;苏秦打完算盘之后就去安排了。
&esp;&esp;他让使臣下达了新的“赵王命令”,说是要大军继续追击齐国军队。等暴露出窃符者为秦人后,齐国必然对秦国心生芥蒂。
&esp;&esp;而赵王也不会怀疑,谁让他们秦赵关系一向糟糕呢,赵王只会觉得秦国肯定做得出来这种事。
&esp;&esp;燕昭王高兴地夸赞:
&esp;&esp;“相邦此计一箭三雕啊!”
&esp;&esp;直接把三国坑进去了。
&esp;&esp;而且等秦赵打起来,说不定秦国就顾不上燕国了,可以赖掉要给秦国的好处。
&esp;&esp;燕昭王心情愉悦
好版主